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登录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斗诗网_诗歌网_诗词征稿_诗歌征文_诗词比赛_书画展览_非遗文化。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林 评话《刘秀归来》及书中的刘秀形象 (转载)

[复制链接]

49万

主题

49万

帖子

18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56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话《刘秀归来》及书中的刘秀形象
周建春:《襄阳晚报》记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襄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
李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记忆》、长篇小说《刘秀归来》等书

(提示:近日,我市枣阳籍作家李军创作的长篇小说《刘秀归来》自今年2月出版以来,成为网上热售之后,引起了襄阳文艺界多方面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刘秀于帝乡及国人心中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襄阳晚报记者周建春,就《刘秀归来》的网络热售现象,就书中主人翁刘秀的品读一事,向作者进行了一次访谈。)
周建春:《刘秀归来》自今年2月出版到现在,时间不过三个多月,已经形成了当当网、京东图书网、凤凰海南频道等主力网上的火热售书,另有浙江、中国等新华书店网的促销推出(如北京的王府井新华书店、广州购书中心(书城)等书店的促销活动)等,目前该作品已进入到全国各大城市的新华书店和数百个网络销售网点,形成了销售网络于全国遍地开花的局面,由此也使这部书成为了今年以来图书市场销售的一大亮点。这里向你表示祝贺!
李军:谢谢!说实在的,《刘秀归来》能够出现目前的这种网上热销局面,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像刚开始这部书出现在当当网、京东网等大型网站零星销售的时候,当时我也没报太大的希望,只是觉得这可能是经销商摆摆样子而已。但后来出现了一系列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网络销售点,浙江、中国等新华书店网的促销推出,又于“百度百科”、“360百科”和“搜狗百科”等形成了《刘秀归来》的固定词条,还有凤凰海南网站及中国网消费时报的书评推出,才让我感觉这部书是真正走上了市场,而且销售形势还很有点不错。
同时,这部书出版之前与之后,襄阳晚报、枣阳电视台、中国网络诗歌网、枣阳论坛网、白水文艺微信平台、南昌散文诗微信平台、湖北作家网、汉城新天地、枣花、枣阳人及诸多同仁等都给予了相关的消息报道、书籍展示与推介活动,为这部书的广为人知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效果。这里一并致谢了!
周建春:自拿到《刘秀归来》书后,当时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装帧大气,很符合这部书的气韵。过后在阅读中我又产生了两个另外的感觉。一个感觉是帝乡人写刘秀的人不少,但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来写刘秀,在枣阳范围内来说你应当还是第一次。作为一名本土作家,用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笔触来写家乡的历史伟人,特别是襄阳在打造“千古帝乡”的宣传牌子,枣阳在打造汉城旅游等景点时,我感觉这部书的出现很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个感觉,就是觉得你用这种穿越式的写作方式,演义一代大帝刘秀,形式比较新颖,让人拿到这部书或是看到书名后,有一种不读读就“欲罢不能”的感觉。同时,用“刘秀归来”作为书名,体现了当下襄阳人,特别是枣阳人对刘秀的一种企盼、渴望与愿望心理。如同你在书之“序”中写的那样:“刘秀归来,是帝乡人的一种情结,也是帝乡人的一种思绪、一种企盼,更是帝乡人的一种真实心理写照。”
李军:应当说,你的这些“感觉”说的很中肯,也很贴合实际。比如这部书在还没有出来时,出版社设计者让我征询一些同行的意见,当时大家见了这个封面设计后都说不错,很有气度,与《刘秀归来》的内容相得益彰。
再说下后两个感觉。
如你所说,我用长篇小说来写刘秀之前,就是感觉家乡人有那么多研究、书写刘秀的作家,却没有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来写刘秀的,就想开创下这个写作领域的“先河”。现在看来,运用这种写作方式,应当是填补了帝乡人用长篇小说形式写刘秀的一项“空白”。
就“刘秀归来”的话题来说,我在写这部书之前,确实有一种“刘秀归来”了的感觉。比如你引用书之“序”中的话就是我的心理写照。其实,紧接着这句话后面还有一段话,说的也是这种感觉,更是一种现实:“如今的枣阳,你可以到各个层面进行一下了解,不熟悉汉城的人少有,不知道刘秀的人也不多了。”
但是这之前呢?
我曾在另外的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之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枣阳,不知道刘秀是枣阳人的读书人大有人在,一般百姓就不用说了。后来因为一批研究书写刘秀的作者与爱好者,对刘秀的多种渠道的研究、介绍与宣传,特别是中国汉城的崛起,让刘秀成为了一个“大众化”的人物,使之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这就是我写《刘秀归来》的主旨:刘秀回到了当下,回到了帝乡人的心中。
周建春:《刘秀归来》是写刘秀的一部书,主人翁自然是刘秀了。从书中可以看出,你写作刘秀这个人物时,以流畅的笔调,运用了不同的写作形式:不同的场面、不同的手法、不同的人物评说等等,目的是想对一代大帝刘秀进行一种多方位的形象塑造。
你用这种方式来写刘秀,我的感觉是很新鲜,读来也别有韵味。
李军:你说的这个问题,说明你对这部书看的过细,也思考得到位。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去看看,或者是只看到书之表象的一面,就不能知道这部书是如何展现与塑造刘秀这个人物了,不定还会觉得这样的写法有点“乱”。
我们知道,刘秀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少有的杰出军事家和战略家。
军事家和战略家的一面,主要展现在昆阳大战及其之后一系列收复诸路义军、平定天下、一统江山的策略上。其中的昆阳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著名战役,被载入世界军事战例典籍,现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战争年代的多篇军事文章中予以了引用、推荐。我们知道,昆阳大战时的刘秀只是一名偏将军,可谓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然而面对当时强大阵容的莽军前来昆阳进犯时,当时的统帅及诸多义军将领都显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行事的当儿,是刘秀第一个勇敢地站了出来,然后实行了有勇有谋的战略战术,以区区不足两万的汉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42万莽军!
再就是刘秀受到了诸多的挫折后,被当了皇帝的刘玄派往河北做安抚工作时,身边只有少量的几个随从,后又遭到王郎大军的拼命追杀,可谓命悬一线。当他仓皇逃至信都郡后,在太守任光等人的协助下,对王郎大军进行了灵活机智、形式多样的反击,不到半年就将称王称霸的王郎及其大军给消灭了。随后又与各路诸侯巧妙周旋,最后一举收复诸路义军、打败雄踞一方的隗嚣和公孙述,实现了国家的再度统一。
以上的事实说明,刘秀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杰出军事家和战略家。
出色政治家的一面,最能体现其政治才能的是他的“柔道治国”。刘秀是一个从马背上打出来的皇帝,之前是一介贫民,一名庄稼汉、放牛娃。贫民的身份,让他知道了百姓的艰辛;战争过来的人,让他知道了国家的贫穷。所以当刘秀成为皇帝、一统江山之后,没有像他的老祖宗汉武帝那样四方征战、扩展疆土,虽然他是个运筹帷幄、很会打仗的统帅,但他不愿意让从战乱过来的百姓再次经受战争的苦难,就采取了偃武修文、柔道治国方略,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图强盛。在这方面,刘秀做的确实很出色,也很受后人推崇。比如在善待功臣方面,他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做的最好,没有杀过一个功臣。这一点,既表现出了刘秀的雄才大略的一面,也表现出了他为人的忠厚善良与重感重义的情怀。还有对待贫民百姓方面,他是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的一位皇帝。他先后九次下诏废除苛待奴隶的不平等制度,消减四百州县、实行三十税一的亲民赋税政策,倡导官员们克勤克俭、奉公守法,等等。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亲民措施,表现了他的平民情结和亲民之心。还有就是大兴儒学、与邻为善、任人唯贤、伸张正义等等,都表现出了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而使东汉之初呈现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迅速扭转,国家很快就强盛了起来,实现了在其位的“光武中兴”盛世。这是很了不起的举措,也是很了不起的作为与业绩,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颂。
还有一点就是刘秀还是一个有着故乡情结的皇帝。他当上皇帝后,先后五次回故乡省亲、祭祀祖先,一次慰问前线将士路过家乡。这样的故乡情结,也是历史上诸多皇帝中仅有的一种现象。
还有就是他成就的上百条成语,诸如有志者事竟成、疾风知劲草、推心置腹、披荆斩棘克已奉公等等,都是精典的语录似成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可以让后人千秋万代的学习与传承。
要是细说起来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刘秀的诸多传说、刘秀的诸多历史典故等等,都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于这样一位从襄阳境内走出去的有着诸多方面大作为的皇帝,在展现其伟大历史风貌时,《刘秀归来》一书对刘秀进行了多侧面、多形式、多内容的描绘,目的是就是想让其诸多光照后世的业绩展现出来,由此而展现其伟人风采。
周建春:说到了刘秀的伟人业绩,从书中描写刘秀的诸多细腻笔墨里可以看出,你对家乡的这位历史伟人很是崇敬的。可以谈谈你在书中,当时是如何想到要运用这种别异的方式来展现一代大帝刘秀的光辉一生的?
李军:上面说了,刘秀的一生,有着诸多的光环,要用一部小说将其最大范围地展现出来,仅靠小说的常规书写是很难做到的。
《刘秀归来》是一部穿越性质的长篇小说,是把刘秀“请”到了现在来演说的。所以在构思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多少运用了一点小小的“技巧”:用不同的笔触、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表述来展现刘秀的光辉一生。
像开头的刘秀出场,多少有点虚幻的做法:公元2025年(一个超前的年代),书中主人翁之一的熟枣子(原名吴应祯)完成了“刘秀文化节”的写作任务后,来到浕水河畔的襄阳桥头公园里,在坐下来休息的过程中,与天长日久而有了“生气”“灵气”的一组反映当年刘秀回乡情景的组雕中的刘秀夫妇相逢了!
看看这个开头,是不是有点“虚幻”与“玄妙”的情致?
有了这个开场,过后就有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出场”和大诗人对刘秀诸多功绩的“颂扬”。诸如苏轼、宋庠、胡曾等古代大诗人,分别对刘秀指挥的昆阳大战、刘秀的故乡、刘秀的治国才能与过滹沱河等历史事件进行了歌颂。这样的写法,是从大处着眼来展现刘秀于后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第一章写刘秀的出场,是对刘秀大帝多种光辉形象的概写,同时也是诸多主要、非主要人物的相亮之时。
接下来,从第二章开始,就是对刘秀的具体“细写”了。
说是“细写”,其实不少地方还是“概写”,是与第一章相比之下要细的“概写”。但在运笔时却是多种侧面、多种形式、多种讲述的“概写”。像第二章对昆阳大战的展示,如果是其他的小说叙述与展现,估计需要较多章节的演义。因为那是一个众人熟知、又可多方面演义的以少胜多战役,单独写一部书也不为过。对于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书中只用了大半章的篇幅,并且是以刘秀的“亲口讲述”、导游的介绍、随行者点赞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义的,从而使纷繁复杂的一场著名历史战役变成了“快速简洁”的演义。这样处理的原因,是想留出大量的篇幅展现刘秀的其他光辉历程。
刘秀的自我讲述,是展示刘秀人生的一种形式。后面较多的“历史演义”场面,虽然多是以影视剧方式进行演义的,不是刘秀“亲口”讲述的,但总体说来还是刘秀自己的“讲述”,从而让诸多的历史事件在读者面前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这是用另外一种不是亲口讲述,胜似亲口讲述的笔法来写刘秀的。
讲述刘秀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他人的讲述。诸如书中主人翁之一的熟枣子的讲述、历史人物(邓禹、马武、王霸等人)的讲述、论坛专家的讲述、刘秀妻子阴丽华的讲述等等。这些讲述,也是不同场合、不同人物的不同形式讲述,形成了诸多方面的反映刘秀人生的不同效果。其中,刘秀的“幻影”式讲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给读者以新奇感,并带来诸多的不同阅读快感。
刘秀的个性特征展现,主要是他于书中的行动与说话方面。像第一章最后的结束语:“刘秀一捋胡须,笑道,就按熟先生的意思办理吧。”还有书中第36面第二章刘秀对大家说的一段话:“刘秀听了,淡淡地一笑,其实历史久远的事情,有时候多一点迷蒙也无所谓。像刚才导游小姐的讲解,多一点少一点都无所谓。毕竟昆阳大战就是那个过程,至于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因为时间长了,现在也记不太清了。”
这两段话语,表现了刘秀的三个性情层面:
一是表现了刘秀的“领导”口吻:“就按熟先生的意思办理吧”。这是领导者“惯用”的语气。刘秀虽然时过了两千多年,但当年刘秀的“领导”风范还应当保存,并且是从骨子里留存着,也很具有“现代性”。
二是表现了刘秀对历史事情的一种看法:“刚才导游小姐(对昆阳大战)的讲解,多一点少一点都无所谓”,表明了我们对过去了的历史事情,要抓主要的方面,枝尾末节的方面可多可少,或者可有可无。因为我们明确了主要的方面,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举一反三,就能产生积极的效应,也能省去许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
三是表现了刘秀对自身所做事情的一种心态:“毕竟昆阳大战就是那个过程,至于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因为时间长了,现在也记不太清了。”是刘秀真的“记不太清了”,还是能记清但不愿多说了?应当说,是刘秀对于自身的光辉历史,不愿过多地、事无巨细地向别人讲述、展示,因为那些事情对别人来说“作用不大”,无关紧要,可有可无,讲与不讲都“所无谓”,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刘秀的心胸与风范。
这样的做法与风范,同样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学习和效仿。
周建春:你在《刘秀归来》一书中,写了刘秀的诸多历史大事,展现了刘秀大气的伟人形象。但书中也写了刘秀的诸多心理活动,有些表现出了刘秀的“小气”一面。比如刘秀看到别人对他的“不公正”评价时,他当时表现得有些不太“舒服”,面情上也不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李军:这个问题,你说的很对。就我的理解,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伟大的人物,也会有“小气”的时候。他们在许多重大的事件上,展现出了与一般百姓不同的心胸与处理方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人杰一面。但他们也是生活中的人,是有着诸多愉快与不愉快心理活动的人,也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如此,他们也就会有个人生活中的“小气”一面,或者叫做“弱点”的一面。
就《刘秀归来》这部书来说,书中的刘秀虽然是个“归来”的“现在式”的历史人物,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伟人、名人、可敬仰的人。但这样的名人、伟人,也有其自身的弱项和“小气”的一面。
这一点,书中有两个方面可心证明。
一是第四章中的“刘秀的爱情论坛”上,有两个年青人对刘秀的爱情说进行了反面的言论。当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刘秀见熟枣子过来了,就道,熟先生,这样吧,我们先出去了。刘秀这样说话,是因为他对刚才的女子与眼前小伙子发言也不满意,满嘴的胡言乱语,如何能服众。这样的话语,不听也罢。”这段话表现了刘秀的心理活动,就是对别人说他的“不是”话心存不舒服之感。作为一个能够“兼听则明”的皇帝来说,听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应当是件好事儿。但这里却表现了刘秀的“另一面”:不想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展示了生活中的刘秀的“小气”心理。
二是第十四章里,刘秀看了“茬子头儿”对自己的“不恭”言论后,对刘秀同样有一段心理描写:“刘秀看到这里,心中感到了老大的不快。如果还向下看的话,他觉得自己会更加气愤。他不明白,在某些人的眼里,自己怎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形象呢?”这段话同样表现了刘秀的“小气”一面。
除了这两个例子外,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描写。
我之所以这样来处理刘秀的一些生活细节,展示其“小气”的心理活动,是感觉生活中的刘秀,应当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有着诸多情感的人,也会有着寻常百姓的诸多不快心理活动与表现。严格地讲,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笔,合理地展现刘秀的个人情结,是想让其成为一个为大众都可接受的、可亲可爱的历史伟人,而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缺少七情六欲的“完人”形象。
其他方面,像刘秀听说了马武在跑马场闹事而后被擒的经过时:“刘秀一听,捋下胡须,哈哈一笑。哎呀马武,你如何开始那样英雄,后来那样窝囊呢?怎么一下子就被人家给打趴下了呢?哈哈哈!”展现了历史的刘秀与现实中的刘秀对部下的一种希望、希冀和一种认知、看法与感叹,表示了刘秀的多种心理思绪。
好了,说了这么多刘秀的形象写作,多少有点“王婆卖瓜”了。其他书中诸多的细节描写,还是让有心的读者自己去体会吧。
二0一八年五月中旬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内容是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为公众传播健康有益的资讯,提升社会正能量,抢救和弘扬那些濒临灭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斗诗网要求本网站用户转载的文章,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或注明原作者姓名和文章来源,凡本网站用户上传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等文件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由于对海量数据我们无法一一核实,也由于部分作者写作时习惯于写网名或笔名或未署名,使我们无法准确通知和联系作者,所以如果文中署名发生了错误或遗漏作者署名,请原作者尽快来信告知,让网站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信息更正,并增添原作者的署名和纠正文章中的错误之处。原作者也可以在斗诗网上注册成会员后,让斗诗网的版主协助其办理纠错事宜。如果您觉得个别地方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也请尽快来函通知我们,我们接到通知后将删除相关信息,以维护您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