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登录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斗诗网_诗歌网_诗词征稿_诗歌征文_诗词比赛_书画展览_非遗文化。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国林 《编钟》,一曲从历史时光隧道里飘出来的交响乐 (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钟》,一曲从历史时光隧道里飘出来的交响乐

1
近年来,熊亮在长篇散文诗写作领域里,似乎憋着一股劲,犹如一头奋力奔行的犍牛,肩膀高耸,埋头瞪眼,青筋凸露,四足力劲,有着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劲势头。他从之前的《清明》《梅》《秦俑》一路写来,不断地思索着,不断地变幻着,不断地革新着,进行着一浪高似一浪的踏浪冲波,把个水波浪头飞溅得繁花点点,彩颜闪闪,形成了一片片绚丽的耀眼光芒。
熊亮的长篇散文诗写作,瞄准的是历史的灿烂,展示的是历史的精髓,书写的是时代的华章。他把自己的一腔激情,都倾注在了自己构建的散文诗领地里,并在这里神圣的土地上播洒着一种爱、一种情、一种火。他将爱不断地升华,化成一种广博的情怀,时时地于心中进行着熊熊大火的燃然,施放出奔腾不熄的火焰,时常于他的散文诗圈子里迸发着历史的明丽光芒与时代的清亮响音。
为了这一点,熊亮便一往无前,便默默地前行,有着不知疲倦、不看时光的追寻,也有着登山望景的常有情态——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山别异步难停。
由此,他开始了千山万水的跋涉,他开始古今上下的涉猎,时常游走于山山景色别样新的境地里。
由此,他的新篇不断地涌现。
2019年新年之际,他又从悠悠历史长河里打捞出来了一曲悠长深远的《编钟》之歌。

2

熊亮的《编钟》,与以往的诸多长篇散文诗相比,在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变化,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分节段落上设立的小标题。
这是他以往写作长篇散文诗中少有的现象。
他以往的长篇散文诗,诸如《清明》《秦俑》《黄河》等等,在分节的段落前是用序号分列的。序号的分列,是一种由前向后的顺序呈递,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整体”的前后延续。这样的书写形式,是一种惯用的格式,可以让读者顺着1、2、3等等的阿拉伯数字进行着自然流畅的游走,进行着顺理成章的思考,也进行着或快或慢或读或看的文字游览。
顺序地、自然地流淌的诗章,让人们自然地、顺序地跟走阅读,有一种舒心的感觉,也让人赏心悦目。
《编钟》改变了这种惯有的书写模式。
《编钟》在每个小节的分段之前,加上了或一字或多字的小题目。这样的标注,应当是为读者的一种提示,一种归列,一种提炼,对于读者理解一篇篇的小段落乃至整个的篇章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可以让读者减少阅读的盲目性。
然而《编钟》的一个个分节小题目,似乎是别样的呈现。初看标题,给人最初的感觉似乎这只是一个个短章,不像一个“整体”篇章的段落书写。
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些题目:《猎》、《盟》、《力》等,一个字,简单到个体,没有多少相关的牵连,似乎与《编钟》有点儿“风马牛”的意味。
我们再看看另一些题目:《生查子》、《竹枝词》、《从军行》等,生生地词牌名称,有点儿填写诗词的韵味,好像要对书写的内容进行诗词形式的歌颂。
我们还可以看看这些题目:《竹林听雨》、《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历史的名曲名称啊,是不是有点儿弹琴弄箫的味儿?这多少与《编钟》相协调了。
但是,风马牛、词牌名、历史名曲,如何的粘连到了一起?
让人有点着难的思考。
但就在这种让人犯难的思考时,我们深入其中,阅读了里面的内容后,我们似乎恍然大悟了,由此也就不难想象了。我们由此而知道,作家在如此的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运用了多少的苦心,进行了多少的思索,展开了多少的才情,然后才有了这些一开始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文字书写,才有了新年呈现的洋洋洒洒的《编钟》面世。

3
其实,熊亮在《编钟》的一个个段落小题目上,是十分用心的。他写这些小题目,并不仅仅是一种装衬,一种摆设,而是要融入一种历史的文化元素,而是要挖掘出深邃的历史蕴含,从而让“编钟”自然而然地走出来,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大合唱中。
小小的分节篇目,熊亮可谓“煞费苦心”。
我们来分析下这些题目吧。
抛开开篇的“起----代题记”之外,紧接着的“猎”、“盟”、“力”三字,分别代表了三种历史的发展进程。
先说“猎”。
人类文明的开始阶段,是直立行走,是运用思维展开想象。仅仅于此还不够,与一般的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能够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重要标记之一,就是发明制造“武器”,想方设法去“围猎”、去“狩猎”、去获取更多的食物。
因此,作家在这段“猎”中写道:“一根木棍在飞行,一块石器在飞行”,“速度与速度,围捕与逃脱等”,讲明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了生存在如何的奋斗、拼搏和运用技能。这个时候,人与动物是一种“敌对”的思维,人在当时想到的只是如何能猎取动物,动物只想到如何避开与逃脱人的追捕。
这一点,与我们今天的“保护动物”一说,自然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但那个时代的人类就是这样,生存的理念法则在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办法改变的一种现状。
次说“盟”。
“盟”是一个新阶段,是一种进化了阶段,标志着人类的意识有了很大的进步,知道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强敌。
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初始的社会文明。
因了这个进步,人类的文明向前跨越了一大步——进入部落联盟的时期。
有了联盟的思想,人们可以相互地协作,可以形成“友好”的氛围,可以让彼此的战争受到扼制,可以让血少流淌,也可以让草原休养生息,可以让动物得到尽快繁衍,自然也可以让人类逐渐强大。
“这时候,草在四野丰茂起来,刀剑入鞘,和平与公义的旗帜,就是高山顶上的劲松。
”“白玉。白云。铜铃。铜刀。一面铜镜,照见人性的底层。一架编钟,象征礼仪的规制。”
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多么温馨的草原啊。试想想,蓝天白云下,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部落群里,编钟悠扬,轻歌漫舞,美酒牲醴,乐呵无穷。
这样的景象,与自然的美妙结合,绝对没有破坏环境一说。因此,今天的人们仍在向往那样的自然啊!
部落联盟的时代,能让人为之歌唱。
再说“力”。
力本为力量,体现的是事物的效能。因此熊亮便借助这个“力”,来演绎一个文明时代的变迁、进步与发展。
饕餮,被作为纹祥,熔铸。壮士,龙,凤,各式古朴的花纹,错金铭文,都熔铸进编钟。青铜的质地,青铜的风骨,见证征战,朝见与祭祀。
人类能够熔铸青铜,能够熔铸编钟,能够熔铸纹祥,这是什么?这是社会的进步啊!而这种进步代表的是什么?是人类的智慧力量之所在啊!
饕餮是一种贪吃的猛兽,是人类既敬畏又崇敬的神兽。而那个时代的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吃。
吃是那个时代也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最大困惑之一。因此人们崇敬饕餮这种神兽,怕他不高兴了就前来与自己争抢有限的食物,如之就将其铭铸在编钟之类的青铜器上,目的就是希望这种神兽成为一种吉祥,能够护佑人们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有乐的,从而让人们安享天年。
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歌咏的时代。

好了,看过了上面“猎”“盟”“力”的阐释之后,我们大致就可以知道,作家在构建《编钟》一文里,是如何在用心,在用力,在用智慧,在用历史的眼光书写。他把编钟的成就年代,在这里进行了讲述,让人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
这是对民族历史的一种书写,这是对华厦民族的历史歌咏。

4
下面,我们再看看词牌性的命题。
“生查子”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别称有“相和柳”“梅溪渡”“陌上桑”“绿罗郡”“遇仙楂”“愁岁月”等等。作家在这里借用“生查子”,其实是有着多种的用意的,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想说明“编钟”的形式多样,编钟的音质多种,你可以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去打量、欣赏、品评,同时也相信你在进行多次地、无数次地观测、欣赏之后,对编钟将有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惊喜收获。
在这里,作家想表述的是一种心绪,一种“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惆怅:“七弦琴挂在墙上,今夜的月光如水哦注满忧伤。我想弹上一曲,没来由怕关山凄凉,荒漠无垠”,也有着“山路忙客古贤探,近前空濛犹思醉”的洒脱:“山水无涯愁他山高路长,只愿琴瑟和鸣照月光,大醉他一场。”
此段文字,不是词牌《生查子》的曲词填写,但却是押韵的一种诗意呈递,读来另有趣味。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由古代巴蜀地区的民歌演变而来。唐代的刘禹锡把这种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世影响很大。熊亮把这为题形式的诗体名称借用过来,目的就是想以此而寓意编钟有着朴素自然的清扬妙音,是民间的阳春白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