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登录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斗诗网_诗歌网_诗词征稿_诗歌征文_诗词比赛_书画展览_非遗文化。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诗的四声 (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 ,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 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斗诗网(www.doushi.org.cn):诗词发表、诗歌作品发布、散文诗、爱情诗、哲理诗、田园诗、边塞诗、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美文、随笔、旅游日志、文学作品发表发布网站。斗诗网欢迎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内容是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为公众传播健康有益的资讯,提升社会正能量,抢救和弘扬那些濒临灭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斗诗网要求本网站用户转载的文章,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或注明原作者姓名和文章来源,此处作者也泛指译注者。凡本网站用户上传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等文件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由于对海量数据我们无法一一核实,也由于部分作者写作时习惯于写网名或笔名或未署名,使我们无法准确通知和联系作者,所以如果文中署名发生了错误或遗漏作者署名,请原作者尽快来信告知,让网站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信息更正,并增添原作者的署名和纠正文章中的错误之处。原作者也可以在斗诗网上注册成会员后,让斗诗网的版主协助其办理纠错事宜。如果您觉得个别地方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也请尽快来函通知我们,我们接到通知后将删除相关信息,以维护您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