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登录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斗诗网_诗歌网_诗词征稿_诗歌征文_诗词比赛_书画展览_非遗文化。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诗词的 韵 (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ng,隆l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如ia、ua、uai、iao、ian、uan、an、iang、uang、ie、e、iong、ueng等。这种i、u、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

        麻、家、瓜的韵母是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       △

        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

        xi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

        江面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r)。     △

        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斗诗网(www.doushi.org.cn):诗词发表、诗歌作品发布、散文诗、爱情诗、哲理诗、田园诗、边塞诗、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美文、随笔、旅游日志、文学作品发表发布网站。斗诗网欢迎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内容是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为公众传播健康有益的资讯,提升社会正能量,抢救和弘扬那些濒临灭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斗诗网要求本网站用户转载的文章,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或注明原作者姓名和文章来源,此处作者也泛指译注者。凡本网站用户上传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等文件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由于对海量数据我们无法一一核实,也由于部分作者写作时习惯于写网名或笔名或未署名,使我们无法准确通知和联系作者,所以如果文中署名发生了错误或遗漏作者署名,请原作者尽快来信告知,让网站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信息更正,并增添原作者的署名和纠正文章中的错误之处。原作者也可以在斗诗网上注册成会员后,让斗诗网的版主协助其办理纠错事宜。如果您觉得个别地方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也请尽快来函通知我们,我们接到通知后将删除相关信息,以维护您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