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登录 | 会员注册 | 找回密码

斗诗网_诗歌网_诗词征稿_诗歌征文_诗词比赛_书画展览_非遗文化。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灵隐寺》宋之问唐诗鉴赏 (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品介绍】  《灵隐寺》是唐代宋之问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原文】灵隐寺鹫岭(1)郁岧峣(2),龙宫(3)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4)。桂子(5)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6)登塔远(7),刳(8)木取泉遥(9)。霜薄花更发(10),冰轻叶未凋(11)。夙龄(12)尚(13)遐(14)异(15),搜(16)对涤(17)烦嚣(18)。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19)。【注释】鹫(ji)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tio)峣(y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桂子:即桂花。扪(mn)萝:攀援藤萝。扪,持、执。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刳(kū):剖开。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更发:(开得)更加旺盛。凋:凋落。夙(s)龄:年轻的时候。尚:喜欢。遐:远。异:奇异的美景、胜地。搜:寻求。涤:洗涤。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白话译文】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新唐书》中记载他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唐诗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可见,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此时,宋之问宫廷文人的身份早已结束,较之首次贬逐时所作的诗歌,更为清新雄壮,甚至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赏析】  鹫岭郁岧峣,鹫岭本为印度灵鹫山的简称,印度高僧慧理说杭州的武林山就好像是灵鹫飞到杭州,后此处的山峰就称为飞来峰,诗中的鹫岭也就借指灵隐寺了。这一句从大处着笔,形容了飞来峰的高峻葱郁。龙宫锁寂寥,龙宫化用了龙王请佛入龙宫说法的佛教故事,此处借指灵隐寺。锁寂寥用一个锁字形象地突出了灵隐寺中的清静。这两句诗,先从大处起笔描写了飞来峰,即灵隐寺的周边环境,再慢慢地聚焦到一点上来描写了灵隐寺。  下面的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从灵隐寺的楼阁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时的壮景,灵隐寺的寺门又正对着钱塘江汹涌的潮水,对仗工整,气势雄壮,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这两句诗传唱极广,前人评价为气韵生动,境界幽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是吟咏桂花的名句,当为诗人根据灵隐寺每到金秋时节便有桂子从月宫中落下的传说加以想象而成的,构思也相当绝妙。月宫中的桂子从天外飘下,寺庙中的香火从人间飘到了天外,天上人间仿佛都是相通的,显出了佛教圣地的神秘色彩。  第二联和第三联描写的是诗人在灵隐寺中见到的景色,第二联是实景,第三联是想象之景,是虚景。这两联虚实结合,更能显出灵隐寺之神秘。下面两联则是诗人离开灵隐寺的途中见到的景色。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形容诗人跋山涉水之艰辛。这一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诗人不分远近地时而登塔,时而寻找名泉的游览过程。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这一联是诗人在登塔取泉的过程中见到的深秋美景,山花迎着薄霜开放,树叶虽逢细冰而未凋。此处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虽遭受贬黜却仍然坚强。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这一联是诗人自述一直以来就爱好奇山异水,因其可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和喧嚣。在灵隐寺的游览也涤尽了诗人心中的烦恼。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是写诗人还打算去浙江的天台山游览石桥。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山的梄溪上有石桥,下为陡峭山涧。全诗在诗人想象的游览情景中结束,构思新颖,且以诗人对另一佛教胜景的向往, 反衬出在灵隐寺游览时的意犹未尽,还带有一些出世归隐的向往。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作者介绍】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斗诗网(www.doushi.org.cn):诗词发表、诗歌作品发布、散文诗、爱情诗、哲理诗、田园诗、边塞诗、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美文、随笔、旅游日志、文学作品发表发布网站。斗诗网欢迎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内容是来源于互联网的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为公众传播健康有益的资讯,提升社会正能量,抢救和弘扬那些濒临灭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斗诗网要求本网站用户转载的文章,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或注明原作者姓名和文章来源,此处作者也泛指译注者。凡本网站用户上传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等文件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由于对海量数据我们无法一一核实,也由于部分作者写作时习惯于写网名或笔名或未署名,使我们无法准确通知和联系作者,所以如果文中署名发生了错误或遗漏作者署名,请原作者尽快来信告知,让网站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信息更正,并增添原作者的署名和纠正文章中的错误之处。原作者也可以在斗诗网上注册成会员后,让斗诗网的版主协助其办理纠错事宜。如果您觉得个别地方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也请尽快来函通知我们,我们接到通知后将删除相关信息,以维护您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